时间: 2024-12-05 15:33:42 | 作者: ob体育官网登录界面
初冬,微寒。午后的建德市杨村桥镇龙源村文化礼堂内,村民们正惬意地拉着家常。龙源村党总支书记方志元却有些心不在焉,不时摸出手机翻看消息,又几次走到马路边,“怎么还没到?”
三面环山、道路蜿蜒,距集镇15公里的龙源村,是杨村桥镇最偏远的村庄,非流动人口400余人,以老年人为主。今年村里新增了100亩草莓标准地,眼看着草莓即将上市,方志元心里没底。
“嗤”的一声,让方志元牵挂的中巴车停在了村口。“方书记,让你久等了!这位是专门负责草莓销售的王益锋,另一位是建德市草莓办专家李龙,今天你们好好聊聊!”第一个走下服务车的建德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工作人员徐斐说。
除了“草莓导师”,随车而来的还有一支“全能”的小分队,有医生、电力工人、消防员,还有从大同镇赶来龙源走亲的婺剧班……方志元喜出望外,他们带来的服务项目,都是他之前向镇里反映过的村民所需。
目前,杭州正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深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加大西部区、县(市)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优质均衡为标准的协调发展格局。建德市顺势打造“群众意见掌握—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集成送达”的新型基层服务模式,创新推出了“德润建德·17出发”服务直通车,每次服务承载约10名服务人员,提供不少于7种的服务项目,把优质服务资源送达偏远山村。
“今年我们村种了建德红、红颜、白露等6个品种,早熟的建德红慢慢的开始挂果了,眼下一个是销售渠道的问题,再一个是怎么保证质量……”方志元一边带着“草莓导师”走进草莓标准地,一边迫不及待地请教着。
“降温后,大棚薄膜定时开关,多晒太阳,头茬草莓口感最好,不要着急采摘,已经挂果的‘建德红’,红度至少要80%再采摘。”李龙一边察看标准地里草莓的生长情况,一边给出自己的建议,“销售问题别担心,我们直接把销售负责人给你带来了。”
王益锋已经做了10余年的草莓销售,这也是他第一次到龙源村。“如果你们自己卖的价格不如我的高,就来找我,有多少收多少。”王益锋说,12月初开始,他就会陆续收购草莓,每天会在莓农群里发布当日收购价,以透明公开方式收购草莓。
走出大棚,方志元才发现整个村像提前过年一般热闹起来,一路走去欢声笑语不断飘来:老年活动中心里,村里的老人们正排队接受义诊,建德二院的骨科医生夏利新正耐心地为腿脚不便的叶竹英做着检查,并嘱咐着相关需要注意的几点;文化礼堂里,板胡、胡琴的伴奏声不断飘出,村民们正议论着“马上要演婺剧了,听说有经典剧目《花头台》《对花枪》呢”;家电维修点上,钱建刚的展位前摆了电饭锅、微波炉、热水壶等小家电,“这是我第26次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17出发’直通车了,能为偏远山区百姓送服务,很高兴”……
随直通车来的另一支电力小分队正在崎岖的村道上快步行进。“这个村有很多高龄老人,我们抓紧时间多去几家,帮他们换个灯泡、空气开关之类的。”今年刚刚入职的年轻队员邹纪元说道。在70岁的独居村民杜建华家里,他们发现客厅的灯泡坏了,小邹赶紧从装得满满当当的工具包里拿出材料更换,一按开关,新灯泡把整个屋子都照得亮堂堂的。
如果说龙源村的“名片”是草莓,那大同镇竹源村的招牌就是毛竹。“我们村属于大同镇上马片区,这片8个行政村一共有毛竹林4万多亩,像我们村有7000多亩,村民5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毛竹产业。”竹源村党总支书记汪庆红介绍。
但有个难题始终困扰着这里的竹农:林区道路不完善,接近总面积50%的毛竹很难批量运输上车,靠人背下山又耗时费力,所以大家只能让山竹荒废着。
“有竹无路”,难题怎么解?11月26日,竹源村的“难题订单”被精准派送到了建德市林业局和建德文创办,不到半天时间,直通车就将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建德文创中心工作人员送到了竹源村。
“我们核算了一下,村里还需要建设30公里-50公里的林道,按照去年3万元/公里的建设补贴标准,有100万元到150万元的经费缺口。”一见面,大同镇竹源村党总支书记汪庆红就道出了最大的难题。
得知是资金和道路的难题,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吴军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政策和补助后,提议:“可以试一下林权抵押贷款。如果你们村用《林权证》作为抵押进行银行贷款,能够轻松的享受省财政3个点的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贷款能够适用于建设林道。另外,市层面一直也在推进,这几年已经累计建设了500公里为毛竹林服务的林道,我先把你们的需求报备上去,建议列入明年林道建设规划中。”
随后,文创中心工作人员汪达补充道,“以竹为产业,下一步是否能建设乡村竹产业博物馆来吸引人气,还能结合研学,让更多的人爱上竹制品。”“你们还可以设计个可爱的竹品牌IP形象,带动竹工艺周边产品。”
随着大家交流的深入,一条条增产增收的好建议被汪庆红记到本子上。“今天聊下来,一下子把我的思路打开了。直通车真的帮了大忙!不仅上门服务,还送政策,送金点子。”
累计服务100余个山区偏远村、参与服务的党员干部及志愿者等达5000余人次、服务村民2万余人——“德润建德·17出发”服务直通车开通半年以来,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随着服务直通车一次次穿行于村道之间,群众至上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浸润。更难能可贵的是,这辆服务直通车,仍在持续完善功能。
比如,在文化方面,直通车优选“文艺村长”78名,培养了一批乡村本土文艺骨干“文艺大师兄”288名,打造了198支带不走的文艺队伍,联动建德全市256个社区、行政村;在协商方面,建立健全基层服务协商机制,累计梳理需求623项,办理592项,办理率达95%,未办理的纳入下一轮直通车重点服务事项;在服务方面,直通车依托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平台,对接杭州市“专家库人才库”,积极引入杭州市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中医药协会等资源,形成理论宣讲、政策咨询、文艺表演等400余项服务资源的“大菜单”,把市级优质资源贯通到基层……
做好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是一道必答题,蕴含着政府对于群众幸福感的深刻考量与担当。从集成服务到精准服务,从单向上门到双向奔赴,“德润建德·17出发”服务直通车创造的一幕幕暖心场景,也是建德持续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的缩影。
“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公共服务需求最为集中的场所。‘17出发’直通车通过重塑绩效观念、重塑工作体系、重塑服务模式,进一步补齐了建德偏远山村群众公共服务短板,把优质服务资源延伸到基层末梢。”建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