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22 20:36:31 | 作者: ob体育官网登录界面
炎炎夏日,居家离不开空调,用电量持续攀升。当人们享受清凉时,出自武汉的一个特殊系统,如同一个个特殊的“守卫”,守护着高压电网上的一处特殊设备。
这个特殊系统,就是“高压套管高精度高可靠性状态感知及预警系统”,它时时监测着电网上的“咽喉”部位“高压套管”,保障电网日夜不停输送着强大电流。
随着经济发展,长距离输电成为常态,且日益电压大容量化。这其间,电流需通过大型变压器将电压在常压与高压特高压中转换。
变压器上,一串像扁葫芦或碟片的高压套管,它一头接着变压器,一头连着高压线。高压套管的瓷质外套内有绝缘纸卷绕的芯体浸在绝缘油中,一根铜管或铝管从芯体中间穿过。这串不起眼的“扁葫芦”,却被称为高压电网的核心咽喉设备,如果它发生故障,电网就如被掐住了“咽喉”,再大的力气也使不出。
然而,“扁葫芦”的工作环境却极为恶劣,它不仅要支撑在变压器上经受雨雪风霜,还要在高温、高压、强电磁场环境中实现绝缘。倘若密封不良、漏油、产气或放电,将引发套管本体损坏或爆炸,导致电网故障甚至瘫痪。
防范高压套管事故,必须有一套精准的套管状态监测系统,而这恰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套管运行时内部状况复杂,加上高压、强电磁干扰,对传感器、故障分析算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此前,世界上已有的套管监测系统,在灵敏度、精确度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胡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电压研究所(武汉)的工程师(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高压所(武汉)”)。6年前,他和同事们瞄准了这个难题。
中国电科院高压所(武汉),我国最著名的高压输变电技术研究中心之一。面对套管监测系统的痛点、难点,胡伟和同事们埋头攻关。
要想知道套管的情况,就要精确测量内部油压力、油温和油中氢气含量等关键指标,但变压器旁的复杂电磁环境让传感器经常测不准。一番努力后,团队采用高效能磁屏蔽和传感器内嵌微集成技术,有效屏蔽了干扰。
随后,研发团队突破了接触式传感技术难题,研发的特殊传感器实现了油压、油温和氢气含量“三合一”智能传感,对高压套管的运行实现了在线“把脉”。
在分析算法上,团队创新出高精度分析算法,提升了套管绝缘状态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能力。2018年,好消息传来:第一代监测系统研发完成,次年便投入试用。
投入上百万元研发的该系统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参量多样性都优于现有同种类型的产品。7月5日,“交流套管运作时的状态高性能监测系统” 产品鉴定会在汉召开,专家称这套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产品行不行,还得看“表现”。今年初,新型套管监测系统迎来了一场考验。
2019年,国内某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因套管缺陷导致变压器爆燃,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今年初,整修的变压器即将重新投运。为防止事故重演,有关方面提出加装套管状态监测系统。
引发事故的套管来出自瑞典一家有名的公司。此间,该企业拿出了套管状态监测方案。“厂家的方案仍不够完善,怕是不能防患于未然。”参加变电站整改鉴定的专家提出了异议。
此时,中国电科院高压所(武汉)的监测系统已经交付应用,在行业内也引起了关注。专业的人建议,让国产系统试试看。
当时春节临近,研发团队的许佐明、罗晓庆等人还是赶往该变电站安装调试设备。
到了现场,他们发现这事不简单。原来,尽管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迅猛,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套管绝缘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此前一直是空白。
于是收集有关数据,制定技术方案,并在实验室做验证。今年1月,试验在位于江夏的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结果令人欣喜:能实时精确感知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末屏泄漏电流等绝缘状态参量(数值可以在一些范围内变化的量)。其中,套管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误差小于±0.0003。
看到试验数据,瑞典厂商代表心服口服,承认该方案更高明。春节期间,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安装监测系统,2月19日监测系统上线运行。至今,系统各项数据稳定,运作时的状态良好。“目前产品已迭代四次,将有效预警套管故障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高度契合当前电网智能升级的需求。”胡伟透露。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5个省的8个变电站或换流站试点应用,包括1个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1个±500千伏换流站和2个国家电网公司物联网示范站,产生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未来推广使用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更为可观。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